老年大学校风建设一二三
苏州工业园区老年大学 吴云霞
2018-12-06
今天我将围绕老年大学校风建设和在座的领导及同仁进行分享,“一二三”分别指一个目标、两支队伍、三个载体。
一 个 目 标
“风气”是我们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是指社会上或某个集体中流行的爱好或习惯(甲单位员工普遍敬业,乙单位员工普遍懒散),是一个地方的文化内涵、人文素养、风尚性情的无形的体现。我们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域不同,自然气候不同,社会风气也不同,苏南的山水温软,人的性格缠绵,遇事喜欢搞“嘴讲”;北方的山水硬冷,人的性格直爽,一言不合拳头相向。把“风气”拆开来解释,就是“风尚习气”,风尚是褒义词,习气是贬义词,可见风气是具有两面性的;更值得关注的是风气的这个特点衍生出了浸濡性、迁移性、传染性,因此必须重视风气的建设营造,让她最大限度发挥正向的作用。
风气是总称,细分有民风、行风、家风。民风的特点是“地域性”: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行风的特点是“丰富性”:360行行行出状元;家风的的特点“承继性”:代代相传一脉相承 。
校风属于教育行业,还可以细分为小学、中学、大学校风,而在大学里又能细分下去……下面我们就缩小话题,来谈老年大学校风建设。
由于校风具有潜移默化、由外而内影响人们内心世界的特质,因此中小学尤为重视校风建设,目的是要让正在成长中的少年儿童置身于一个风清气正、人性美好的人文环境中,汲取到精神养料丰富心灵,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如果用一个词语来表示应该是“塑造人”或借用工业生产的专业名词叫“铸造人”,因而教育体系严密,教育阵地齐全,教育时间保障。老年大学学员已经定型,校风建设有别于中小学,因此我把目标定位在优化人、改善人,严谨一点前面还要加上“一小部分”,即营造快乐向上、和谐友善的氛围,弘扬真善美,假恶丑得到抑制,学员置身其中感觉安心、舒心、开心,与一小部分人达成心灵默契,优化自己的言行举止、改善自己的生活态度,成为更好的自己。
根据目标定位,我们确立了园区老年大学的三风:
教风:寓教于乐;学风:寓乐于学;校风:和谐共融。希望通过共同努力,使全校师生置身校园、乐在其中!
两 支 队 伍
除了天体宇宙之外,人是世间一切事物的创造者,无论国家、行业还是单位,成也人、败也人。同理,老年大学的校风建设核心主体也是人。我们不否认在科技进步、物质发达的今天,漂亮的大楼、先进的设备已经成为老年大学的标配,但是一群优秀的人仍然是最重要也是最必要的配置,且是花钱买不来的“高配”。因此我的眼里只有“人”。我在二十多年的小学管理生涯中,曾致力于一手抓教师队伍、一手抓家长群体,获得了成功。如今我把经验迁移过来,一手抓管理团队,一手抓班长队伍,打造骨干,辐射全体,班校互动,
(一)管理团队
园区老年大学共有五名管理人员,均来自中小学,之前互不认识,八年前为了一个共同的使命有缘成为同事。我深谙从此刻开始,我们五个人进入的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我们将要去做的是一件具有开创性的事情。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抓好团队抓好人是关键的一步。
八年来,我始终坚持对管理人员进行职业道德素养教育,不断充实和完善具体要求,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办学目标,归纳起来就是:
一“品”目标:树立品牌
二“创”追求:理念创新 行动创新
三“乐”宗旨:快乐学习 快乐交友 快乐生活
四“优”特色:优美环境 优秀师资 优质管理 优良校风
五“心”服务:热心接待 耐心倾听 细心解答 精心安排
贴心关怀
我希望每一个管理人员面对学员的时候都是有素质的、有形象的、有态度的,是能为学校文化代言的,要达成这样的目标不是容易的事,尽管我们一直在努力,但时不时地仍在出现一些问题。不过没有关系,坚持不懈将是我们的选择!
在五人团队中,我是关键人物。我的一举一动直接关系到、影响到所有管理制度措施的成效。积三十年管理经验,加上阅人无数,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校长就是校风!校长的人品就是校品!所以我从来不敢懈怠,每一天、每一周、每一月、每一年,严于律己,率先垂范,要求别人遵守的自己先遵守,要求别人杜绝的自己先杜绝;不管身体多么不舒服,只要出现在学校、出现在大家面前,必定精神饱满、笑容可掬,用积极的情绪感染师生,让他们觉得被关心、被尊重,有安全感、有归属感。这是我履行自己职责的一个方面。我这么做,不是为做而做,最终目的是给大家做榜样,一身正气然后去管人。
要树立优良校风,仅靠以身作则不够,还得去“管理”,需要有一双智慧的眼睛去挖掘好的典型,表扬、激励和赏识;也要有一双犀利的眼睛能发现问题,引导、教育和纠正——刚柔相济,这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前面说过:风气具有模仿性、传染性,好的要被宣扬传播,坏的要被批评遏制,不然好风气从何而来!比如有人不按规矩随便停放电瓶车,我会让总务把车锁掉,等他来要求开锁时予以劝导;比如下雨天我会站在校门口观察,发现有的学员提前收伞、甩水、套上塑料袋就立即表扬,发现有人撑着湿漉漉的雨伞径直走进校门就立即上前挡住并提醒他收伞……大文明来自小细节,小举动体现高素质。老年大学校长的管理台历上基本不涉及听党话、跟党走的原则问题,更多的是一些行为举止方面的琐碎小事,但正是这些小事铸就了一所学校的精神,构建起了美好的学校文化!
(二)班长队伍
老年大学的教师以临时聘用的居多,他们各校兼课,匆匆而来匆匆而去;尤其是这两年,我们发现任课教师出现了年轻化趋势,一批艺术院校毕业的学生或是自己创业成为创客,或是任职于少儿培训机构,他们的“根”不在老年大学,管理起来有难度。所以我对任课教师的管理策略是以教学内容为经线,以学员反馈为纬线,其他忽略。我把眼光聚焦在班长身上,原因有三:
一是班长具有认可度,也许每个班级在选班长的时候有不同的标准,可能是年轻一点的,可能是性格比较宽容的,可能是以前做过管理的,可能是有时间的……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在那个时空里是被大家所认可的;二是班长具有相对稳定性,最起码一个学期不会动,如果做得好肯定是连任的,我们现在的学制一般都是三年,那他对学校的办学主张、管理规范的感知就有连续性;三是班长具有信息知晓度,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时间长了,彼此熟络了,学员之间话语多了信息也就多了,班长对班内学员的情况了解也就全面了、深入了,能够听到看到很多老师看不到听不到的事情,有利于工作的展开。事实也证明:在一个班级里,班长的领头羊作用大于任课老师,作为学校与学员之间的桥梁,起到了承上启下、上通下达的作用,是学校正常运转不可或缺的中间环节,时学校工作推进不能缺失的核心团队。
因为认识到了班长的特殊作用,因此我们十分重视班长队伍的打造:
一是用会议形式培训引领。我校学员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地域差异+个性差别,几乎人人都是“梅花鹿”——头上长角,培训的目的不是要把这些“角”割去,而是告诉他们如何在恰当的场合“出角”,既要有热情、有温度,也要有原则、有底线。 尽管培训的频率不高,但培训内容是很丰富的,老年教育发展趋势、学校发展愿景、相关政策意见、兄弟学校信息速递、班级管理艺术,还有针对遇到问题的案例分析等等。宣传典型、树立标杆是主旋律。
二是以活动方式凝聚融合。五年以前,我们开始组织班长外出参加参观考察活动,吴中区、吴江区、常熟市、昆山市、太仓市的老年大学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让班长们有机会看看兄弟学校、看看外面的世界开阔眼界是一个目的,用这种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谢是另一个目的。这句话我从没明说,但是班长们都看懂了,意识到这是学校的关怀和器重,因此心怀感恩,每一次他们都以高度的热忱和喜悦参加活动,在别人的经验里得到启发、不断成长。让我最感兴趣的是这些活动除了达成我的既定目标外,还有其他收获,即增进了我们和学员之间的感情,增强了学员的归属感。他们关心学校声誉,愿为学校付出,成为学校的“传声筒”、“扩音器”;还有不少人和我成了朋友。
之前五年,我们对挑选班长十分强调的是“愿意服务、懂得谦让、只讲奉献、不图回报”;当我们越来越意识到班长的特殊作用、越来越依托微信参与管理后,立即进行干预,与时俱进完善了班长任职条件:(1)熟练操作微信,(2)具备服务精神。我们的切身体会是“服务精神”属必要先决条件,而微信的使用是必要条件,不然就会中间梗阻、上下不通,影响工作。
三 个 载 体
1.校园文化富有教育性,感染熏陶。
愿景:文化立校,文化治校,文化兴校。
目标:软件不软,硬件很硬;软硬同步,相得益彰。
硬环境具有显性特征,眼看得见手摸得着,我们认真做到“设施好、室场净、布置美”(照片)。
软环境具有隐性特征,眼看不见心能感到,我们积极弘扬“乐文化、家文化、和文化”。
乐文化:寓教于乐,寓乐于学,和谐共融;
家文化:我们都是兄弟姐妹,亲亲热热一家人;
和文化: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家不和万事衰。我是用辩证的思维来解读和实践“和文化”,让“和睦相处”与“和而不同”作为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和谐存在,使学校呈现出来的面貌是百花齐放的、多姿多彩的、不拘一格的。
2.学校制度富有规范性,引领监督。
制度是人为设计的、型塑人们互动关系的约束。我认为好的制度不是仅有消极的制约作用,更有积极的引导作用,是管理中不可或缺的角色。那什么是好的制度呢?就是适合“互动关系”中的多个因素的,具体就是人与人、人与物。学校搬迁、环境变化,运用好的制度来管理是我重要的策略。于是,本学期一些新的规定办法应运而生:《安全管理规定》、《保安工作职责》、《教室教学设施管理规定》、《消防安全应急预案》、《学员安全责任书》《阅览室开放办法》、《多功能厅临时借用办法》。
可以说,这些规则的制度和实施帮助我们建立了秩序,对规范学员行为、维护教学秩序、保障人员安全、树立文明校风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使学校快速进入到事事有序、井井有条的轨道!
3.班级管理富有实效性,对症施策。
“三风”只是文字,关键是要转化为单位成员的行动。怎么转化呢?需要层层落实,从空洞的学校到一个个具体的人,应该有几个环节:学校→系科→班级→学员。它们之间彼此是相依相存的关系,而其中。班级是最好的抓手,一是因为它的承接性和贯通性,班级管理的成效不仅向上影响到学校整体,而且向下影响到学员个人;二是因为它的稳定性和紧密性,就像家风之于家庭成员一样,班风之于学员也是潜移默化的,不仅具有约束规范言行举止的短期作用,更有陶冶情操提升素质的长期效果——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道理!
对学校而言:良好的班级管理是正常教育秩序的基础、优良校风学风的体现、内涵不断发展的动力。
对学员而言:良好的班级管理能让他(她)产生安全感、归属感、愉悦感。
1.有的放矢,建立制度
老年大学班级的特殊性:
来源复杂:地域不同,我校学员来自中国的所有省市自治区;
身份多样:企业、事业退休员工,机关离退休干部,个体劳动者,全职太太……
学历差异:小学文凭,初中学历,高中文凭,大学本科
经济条件:身价千万的老板富豪,生活富裕的中产阶级,收入微薄的工薪阶层……
性格多样:脾气急躁或温和,性格开朗或内向,为人随和或拘谨,遇事明理或专横……
动机多种:上大学,圆年轻时的梦;交朋友,扩大生活交往圈;学知识,老了也不落后;学技能,服务家庭和子女;什么也不为,就为了打发空闲的时间……
班级就是一个小社会。如果每个学员全都按着自己的性子来,那么各种矛盾和问题随时都会爆发,必须要有一个东西来统一衡量,于社会就是法律法规,于班级就是制度规定。制度规定就是一把尺子,专门用来测量各种不同的言行举止,在它的规定范围之内可以,规定范围之外就不行。例如有的学校的《老年大学学员守则》里规定:“注意公共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丢垃圾,不在教室内吸烟、吃东西”,如果你早上起晚了,来不及吃早饭,带着早点来到学校,趁着课间休息拿出来吃,那就是违规;再如“禁止在校内从事商业销售活动”,这一条在目前这个商业社会里也是很有针对性的。老年大学学员中不乏开企业、做销售(保险、保健品、服装首饰、家用电器)的,如果都把各自生产的、销售的产品、项目拿来卖,那么学校就成“商店”或“市场”了。所以在一个人员复杂的团体中,只有有制可循,才能规范大家的行为,规避可能发生的问题,为建立合理有序的校园秩序提供保障。
因此,老年大学在制定学校整套规章制度时,必须要有《班级管理制度》,明确规定班级管理的任务和目标,明确规定班级管理的任务和目标、班级成员需要遵守的纪律和规定等,以此作为不同专业、不同课程、不同班级的共同规范,使得管理不留死角,班级同步发展!
注意:有所为有所不为——区别于中小学的班级管理,抓大放小,杜绝过细、过全。
2.架构核心,成立班委
有了健全的制度,还要有一个能够有效推进制度执行的班子,所以组建好精干、高效、责任心强的班委会很关键。
班委会一般由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宣传委员、文体委员组成,以5人或7人的单数为佳,具体可根据班级人数来定。班委每人都有自己的岗位职责,彼此间有分有合,形成整体,对上起到和学校的沟通桥梁作用,对下起到布置任务推动完成的作用。
春风化雨,持之以恒
班级管理中有一个因素不能忽略:心态。国人心态坏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高铁有“霸座男、霸座女、霸座大妈”,公交车上有抢夺方向盘的“爷爷、奶奶、阿姨”,基本达到人群全覆盖。成因很复杂,我们改变不了,但是我们可以尽己所能做点小事。
与全日制的大中小学相比,老年大学的班级相对松散,班级成员每周聚集的时间只有90分钟,且下课后即四散回家,忙着家务、孩子,故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什么问题,尤其是大问题;但也因为相处时间短,不容易凝聚,大家各行其是,班级就会很散,如果忽略不抓,就会由松散发展成闲散、最后到涣散,很多问题就会油然而生。所以,为了防患于未然,班级一旦建立就要立即纳入规范管理。
新的集体在建立之初基本都是平稳的,彼此不熟悉,言行举止都会有所收敛,但时间长了尾巴就夹不住了,不良性格就会暴露出来,就像身体里有了病毒,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并治愈,就会蔓延开来,而且速度会很快,原来只是个别人的一些陋习就会成为这个集体的“价值取向”即一种风气,自私、埋怨、猜忌、防备,甚至对立、帮派、挑唆、吵架盛行。校长要高度关注班级动向,一发现蛛丝马迹必须立即介入,不能让其蔓延。
好心态、好风气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个慢活儿,所以不能搞运动、追求轰轰烈烈,而要靠渗透坚持不懈,“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校风建设是一项大工程,需要经年累月、耳濡目染、代代相传。我所做的八年坚持,只是在打基础,辛勤耕耘,不问结果。如果能对学员晚年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对学校的后续发展有一点点用处,也就心满意足了。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