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协会动态 > 经验交流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强人文学科建设
作者:   来源:   日期: 2018-11-19  点击: 

  中国老年大学协会第十三次

  老年教育理论研讨会征文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强人文学科建设

  苏州市老年大学    徐中一

  【内容提要】苏州市老年大学近几年在努力扩大办学规模,在建设最美校园进程中,根据学科建设现状,挖掘苏州两千五百年历史古城的文化底蕴,满足有一定文化层次老年朋友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提高校园的文化氛围,决定重点发展人文学科建设。课程数量的大量增加,招生规模扩大了近一倍,其不但充分满足学员提升精神文化的需要,同时也为良性校园文化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按照供给侧理念,解决当代老年人提升精神水平需求的重要途径,就是老年大学在开设娱乐型课程的同时,更要重视有利于老年人知识提升、精神升华的人文学科课程的开发与创新。

  【关键词】增加供给   满足需求  加强人文学科建设

      十九大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推进结构调整扩大有效供给,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苏州市老年大学近几年在努力扩大办学规模,在建设最美校园进程中,根据学科建设现状,挖掘苏州两千五百年历史古城的文化底蕴,满足有一定文化层次老年朋友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提高校园的文化氛围,决定重点发展人文学科建设。

  五年前,我校人文系有23个班,一千余名学员。2018年秋季学期,我们一共招收38个班。历史文化类20个班中,古代文学和名著选读4个班,古典诗词赏析3个班,诗词写作、散文写作各一个班,中国历史、历史文化两个班,20世纪世界史一个班,灯谜赏析一个班,各类苏州历史6个班,(苏州历史选讲、苏州历史碑文、苏州园林、吴文化趣谈、苏州古代人物、苏州近代人物等)。另外18个班中,旅游5个班,(中国旅游、世界旅游、苏州山水、旅游文化、老年特色旅游等)。英语13个班,计划招收3480人。学员人数在全校占比达到25%以上。

     课程数量的大量增加,招生规模扩大了近一倍,其不但充分满足学员提升精神文化的需要,同时也为良性校园文化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按照供给侧理念,解决当代老年人提升精神水平需求的重要途径,就是老年大学在开设娱乐型课程的同时,更要重视有利于老年人知识提升、精神升华的人文学科课程的开发与创新。

  一、挖掘苏州丰厚文化底蕴,开发我校人文学科优势

  (一)深发动,广延揽,开发苏州历史文化课程

      1.现状:苏州作为全国知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故事浩如烟海,历史名人层出不穷。苏州还有众多痴迷苏州历史文化的研究者。但是,经过接触,愿意来老年大学上课的专家学者不多。年富力强、知识丰富、善于表达的老师更少。经过努力,我们从无到有,目前已经开设历史文化课程(包括苏州地方历史文化)20个班级,17门课程

  2.对策:

  (1)走出去,领导亲自去单位邀请。万鸣是苏州广播电视中心著名节目主持人。他长期以来编辑主持的广播版、电视版《阿万茶楼》,凭借其深厚的吴文化积累,把评弹说表艺术融入其间,亲切生动,将千年的文化,千年的流传,用谐趣幽默的乡音在先出来。该节目连续保持了很高的收听率和收视率,用一口标准的苏州话讲述苏州历史文化,说表清晰、生动、幽默,深受广大电台、电视观众的欢迎。当有学员提出让万鸣到苏州老年大学上课以后,董校长随即带领系主任来到苏州广电总台,拜访台长,并且得到大力支持。学校也克服困难,特事特办,满足老师的提出的要求。他的《吴文化趣谈》,从苏州话的历史、评弹的历史和说嚎弹唱演各门技艺以及流派特色,如何欣赏苏州评弹等几个方面趣话苏州,阐释吴文化的特色,并现场演绎评弹,让老年学员们对苏州吴文化有真切的体验与进一步的理解。课堂座无虚席,受到学员的欢迎。

  (2)请进来,郑重邀请。我们排出名单,有计划一个个请文化名人来老年大学参观,向他们介绍学校近几年发展情况,先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再发出邀请。潘君明老师是苏州知名文化学者,长期研究苏州历史文化,曾两任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受聘为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组成员、苏州市政协文史委专家组成员出版有三十余部著作。潘老师主讲的苏州街巷文化带出了一批苏州街巷文化的爱好者。苏州园林局的沈亮是苏州以林申遗的直接参与者,对苏州园林来龙去脉烂熟于心,如数家珍。我们请他来校上课,也是让他在浩瀚的资料堆里以普及推广的思路重新梳理的过程。一轮课教授下来,带动提高了一批苏州园林爱好者的水平,也逐步编辑形成了一套自编教材。他的课越上越好,粉丝也越来越多。

  (3)合作协同,群策群力。吴文化研究学者工作一般愿意作文化宣传,但是他们工作忙,每周安排课程有困难。我们召集几位长期研究苏州历史文化的知名学者共同开设《苏州历史文化选讲》课程。该课程的主讲教师有: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家伦、苏州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韩星婴、著名吴文化研究学者谢勤国、苏州五中高级教师张长霖。上课内容有:吴文化之源、苏州的桥、苏州的名镇名人名宅等。上课老师之间互相熟悉,内容有区别,也有联系,一人如果不能上课,其他老师可以顶替,这样就解决了请老师难的问题。

  我们请来沧浪诗社副会长来校上《诗词格律与写作》;请来吴中区特级教师周岳来上《诗词赏析》;请来苏州科技大学教授来上《苏州地域文化》;苏州地方史办公室副主任来校上《苏州历史名人》;请来苏州科技大学副教授来上《唐诗宋词元曲》;请来苏州市语文学科带头人上《名著选读》。另外还开设有《古代文学》、《散文欣赏与写作》、《中国历史选讲》、《中国历史文化》、《20世纪世界史》、《灯谜赏析》等课程,各个类型的历史文化课程,吸引了大量有一定文化底蕴学员的欢迎,也引导、形成了学校浓厚的文化氛围。人文系的广大学员成为学校校报、校刊文章的主要作者群。

  (二)增开各类旅游课程,满足学员迅速增加的旅游需求

  1.现状:学校常设的旅游课程有《中国的世界遗产》、《旅游文化》、《苏州山水旅游》、《苏州乡镇旅游》等。近年来苏州地区老年旅游方兴未艾,老年旅游课堂人满为患。老年人旅游范围兴趣变化很大:从近郊——邻省国内长线——国际旅游,旅游方式五花八门:有跟团——自组团——拼团——家庭特色旅游。老年人对旅游课程要求多样。他们要求老师讲课有重点,能表达,旅游实践有经验,能组团。

  2.对策:

  (1)理论结合实践,旅游上升文化。请旅游公司叶经理来教授《中国文化旅游》课。叶老师毕业于高校旅游专业,有专科学校授课经历,还有带团旅游的经验,他把各省常规路线的旅游提升到经济文化特色的高度。他讲课生动,主题突出,班级人数虽经一再控制,一直突破130人。

  (2)推陈出新开新课。长期亲自收集资料,开讲《苏州乡镇文化游》的潘家炎老师最近又开挖了新的《苏州历史碑文》课。苏州历史悠久,光是市区就散布众多的历史碑文。他亲自翻山越岭,走街串巷,考察“不受待见”又“依稀可见”的历史碑文,拿到课堂里向一众“潘粉”宣传推介。学员们课堂听课和现场考察交替进行,现场教学还摄像摄影,制成影视资料,广为宣传。成了一群苏州历史的见证人和宣传员。

  (3)满足需求重特色。在旅游课程一再供不应求状况下,我们邀请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旅游管理专业教研室主任、副教授,苏州市优秀双师,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科带头人,全国职业院校导游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练”伍静老师开设新课《老年特色旅游》。该课程依据国内外主要旅游区域,在常规旅游路线介绍的基础上,针对自助旅游爱好者,根据不同季节,不同主题(如海岛、登山、游轮、摄影、亲子、美食、宗教祈福等)介绍线路特色、当地文化、游玩攻略、注意事项等。旨在帮助学员根据自身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旅游路线,以及能够深入旅游地,获得较高的旅游体验值和满意度。作为新开课程,一炮打响,早早就已经“满座”。我们请来苏州旅游系统导游培训师前来讲授世界旅游,也受到了欢迎。

  (三)满足学员英语学习需求,开设各个层次的英语班级

  1.现状:苏州是经济发达的沿海开放城市,苏州历来有崇文重教的传统。最近几年,苏州退休老人对英语学习出现了爆发式增长。究其原因有,

  (1)出国旅游大幅增长,特别是个人游在出关、购物、住宿等方面都有需要。

  (2)子女在国外学习、工作、成家、定居,需要家长去国外陪伴。

  (3)由于英语用途广泛,70岁以上有部分老人学生时代学的俄语,他们也有学习英语的需求。

  (4)有的老人为了给第三代做个榜样,认真地拿起了英语教材。

  2.对策:

  (1)探索课程体系.经过多年来的调查研究,我们在实践中形成了:英标——简单口语——老年出国英语——口语提高四个层次,依次为七个进度的英语班级,供不同基础、不同要求的学员选择。

  (2)改进新生报名方式。新生中间80%是零基础的,我们每学期提供两个新开班,有100位以上学员报名。20%的学员有各个不同的基础,我们在提供自由选择同时,开放任意班级让新学员进班级试听,然后决定选班。这样的方式避免了学习中间因为不了解、不适应而换班,获得学员的普遍好评。

  (3)精心挑选老师.退休英语老师虽然不少,但是愿意来老年大学为老年人做贡献的好老师并不多。近几年来,我们以初中刚退休的把关老师为主,也选用了师德好口语好方法活的高校老师。有的老师一开始是抱着试试看的准备踏进课堂的。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老师被学员的好学、好问所感动,因此而坚持下来。他们激动感叹道:如果初中学生有这样的学习态度,都能进到四星级高中。学员逼着老师高高兴兴地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还要布置课外作业,自觉增加的微信课堂课外忙碌非凡,教学相长,一派热闹祥和的景象。

  二、强化人文学科建设带来的若干经验与启示

  1.以目标一致,思想统一为引领。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国家高度重视发展老年大学这个平台,满足老年朋友不断提高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老年大学在我国的历史不长,没有统一现成的模板可以参照。苏州老年大学坐落在有2500年历史古城区的中心,至今已有300年的万寿宫是我校的标志性建筑。在这样一个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苏州老年大学,校领导认识到,学校发展中要加强人文学科建设,提升和扩大学校的人文精神。在平时研究、讨论工作中着力最多的系是人文系,连续几年来增加老师、开设新课最多的是人文系,其他有的系主任笑称人文系是学校的重点系。

     2. 以上下一心,群策群力为保障

  学校虽然有学员一万余人,工作人员只有23人。课程建设需要出主意、请老师、排课程,千头万绪,系办公室只有一个人。学校有一个好传统,就是目标一致,上下齐心。聘请老师工作最困难。在商量过程中,我们三位校领导主动承担,有求必应,充分利用在职工作中积累的信息、人脉资源,“主动出击”。学校其他中层干部和系主任也通过自己的朋友圈及时联系,热情帮助介绍老师。一位英语班的班长了解到本班新来了一个学员是导游培训师,主动介绍给学校。

  3.以发挥队伍优势,建设校园文化为催化。

  (1)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在课堂内外弘扬中华民族爱国修身、尊老明礼的传统文化,充满了引导、提升学员素质的正能量,师生队伍扩大了,质量也提升了,成为校园师生队伍的骨干力量。

  (2)繁荣校园文化媒体。古典诗词和散文写作班每月定期出版班刊,并且及时挂到学校网站上。学校每学期出版《秉烛诗语》,作为学员的习作园地。每月一份的校报和每学期一期的校刊,也以人文系学员作为主要作者群。各个班级的微信群,也作为新的形式,宣传正能量,杜绝垃圾信息。

  (3)建设校园文化环境的主力军。2016年11月,人文与社会学系的有关班级响应学校的号召,以诗词、楹联形式讴歌万寿宫三百年来的巨大变化。今年三月出版的第六期《秉烛诗语》刊登了师生创作的诗词、楹联。五月底校报《万寿宫》再次刊出楹联稿征求意见,最后经校领导结合专家意见审定,并于暑假期间落实制作、布置到位。秋学期一开学,旧宫展新颜,万寿殿、仪门、各老教学楼和新建的廊亭上都悬挂上师生们自己创作的楹联。这不仅为万寿宫增添了靓丽的新景观,更是展示了我校的教学成果、提升了校园的文化品位。莘莘学子为三百岁的万寿宫增添了勃勃生机。在万寿殿举办了人文与社会学系”师生所创作的楹联、诗词为内容的《万寿宫三百年师生诗书画作品展》。 连续三天,我校灯谜班主办了与万寿宫、老年大学有关的校园猜谜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学校决定为纪念万寿宫三百年出一本全面介绍万寿宫华丽转身、反映苏州市老年大学新面貌的《万寿新韵》纪念册。组织师生一起参与编辑这一本反映老年学员的精神风貌,展示万寿宫苑三百年巨变的画册,获得了好评。

  党的十九大为我们指出了办好老年大学的目标和方向。为了满足人民需要,改进和提升供给,加强学科建设始终是一个主要的课题。我们虽然几年来在人文学科建设上做了一些工作,但仅仅是一个开始。下学期我们尝试开设——《涉老法律案例讲析》,希望在老年法律课程领域方面做一些新的探索。我们知道,只有继续开拓创新,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老年朋友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才能使老年教育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

                                                2018年7月

  作者简介:

  徐中一:苏州市老年大学人文与社会学系主任

  联系电话: 13338009349

  邮箱:1243211402@qq.com

  联系地址:苏州市公园路118号    苏州市老年大学

  邮编:215006

   

  1

   

 

版权所有 © 苏州市老年大学    联系电话:0512-65231697   苏ICP备10076259号
网站建设:苏州市老年大学信息中心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民治路98号  
Powered by SiteServer CMS   建议浏览器版本IE11或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