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协会动态 > 经验交流

新时代 新作为
努力建设美丽的现代化老年大学
作者: 苏州市老年大学校长 董宙宙  来源:   日期: 2020-04-20  点击: 

苏州市老年大学创建于1985年5月,地处苏州古城区的万寿宫。万寿宫建于1717年清康熙五十六年,距今已有300年历史,是苏州城中较为完整的一组宫殿式建筑群。古殿大院举办老年大学,可谓古韵新声,别有洞天。

几经建设改造扩建,学校面貌焕然一新,现代化发展不断注入新活力,迈上新台阶。学校景色犹如苏州刺绣中的双面绣,古典与现代交相辉映,传统与时尚相得益彰。现在,学校占地面积21亩,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开设8个系、29个专业、121门课程,330多个班级,有11000多名学员、17000人次在校学习。学校现为江苏省示范老年大学,全国示范老年大学,全国“五个十工程”地市级十大名校,已经成为苏州老年人终身学习的最佳场所、快乐学习的生活乐园。

一、确立现代化目标,引领发展方向

教育现代化,既要体现国民教育的现代化,更要体现终身教育的现代化。老年教育事业是终身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没有老年教育的现代化,就没有终身教育的现代化;没有终身教育的现代化,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现代化。因此,积极推进老年大学现代化建设,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为老年学员提供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的优良服务,这是办好老年大学、服务现代社会的重要体现。

2002年,苏州市委、市政府就将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将市老年大学发展纳入全市教育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将学校建设改造纳入当年政府实事工程,将万寿宫全部古建筑划归市老年大学用于办学。2005年,苏州市委、市政府颁布了《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市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提出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建立具有优质、均衡、开放特点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的目标。同年,市政府召开全市老年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年教育工作的意见》,以及市、县、区、镇现代化老年大学评估标准的相关配套文件,要求以市老年大学为龙头,全面推进全市老年大学现代化建设。据此,学校确立了教育现代化的目标,积极实施改革创新,乘势而上,努力打造老年人的学习乐园,学校发展从此驶上了快车道,开始了新征程。2009年,学校顺利成为首批苏州市现代化老年大学。

2012年,苏州市委、市政府再次将紧靠万寿宫的原轻工局机关大院全部划归学校用于办学,市财政专项投入1430万进行新一轮校舍建设,列入当年政府实事工程。2015年,市政府再拨2400万购置学校周边房产及2100多平方米的地块划转学校用于办学,市财政另拨360万建设改造,学校现代化发展再注活力,再上新台阶。

从老街小巷到走进古殿大院,从服务单一对象到服务全社会,从单纯依靠政府财政办学到取得社会广泛支持,从注重硬件建设投入到注重文化内涵发展,从传统管理方式到实施现代科学管理模式,在教育现代化的目标指引下,学校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致力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不断焕发青春活力,努力建设现代化的老年大学。

二、争取各方支持,增强发展活力

老年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是社会公益性事业。老年大学是实施老年教育的主要阵地和载体。办好老年大学,除了政府重视,更要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不断增强办学活力,适应当代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探索办学新机制,实现创新发展。

2002年,苏州市委、市政府将老年大学纳入终身教育体系,成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为加快老年大学现代化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促进了有关改革政策的实施。学校适应体制转变,扩大服务对象,面向全市所有老年人服务,由过去服务对象的单一性转变为服务全社会,让更多的老年人走进学校,努力满足老年人的学习需求,使政府公益事业的普惠性得到了充分体现。

老年大学的发展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争取社会的广泛支持,形成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共同支持办学的新格局。2013年,我们成立了苏州市老年大学董事会,由市委领导任名誉董事长,聘请了29名苏州知名企业家担任董事,制定了《章程》,明确了职责,成立了发展基金会,目前已筹措到千万发展基金,增加了学校发展活力,推进了学校现代化建设。同时,企业为学校提供校外实践基地,学校为企业提供文化建设服务,形成了双向互动、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除此外,学校还争取市民政局的支持,安排福彩基金用于添置教学设施设备、支持学校艺术团开展活动。争取市体育局为学校配备健身运动器材,丰富学员的课余生活。争取市卫生局、社保局的支持,在学校开设医务室,开通社保专线为学员提供健康医疗、配药和急救服务。学校与保险公司合作,为学员集体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共同为学员构筑安全保障。学校与社会养老机构联合开办老年教育项目,成立分校,实行联合办学。学校在社会福利机构设立办学点,开设相关课程,派出教师免费为社会福利院人员讲课,派艺术团慰问演出。学校还与其他社会机构开展合作。一是与银行等机构合作,联合举办冠名的计算机应用竞赛、拳操比赛、文艺汇演等活动;二是与医疗机构合作,开辟医学知识新专业课程;三是与地方高校合作,设立大学生实习基地;四是加强对外交流与协作,拓展国际视野。

目前,苏州全市形成了市、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老年教育四级办学体系。市老年大学在部分市(县)、区挂牌设立分校,充分发挥学校在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龙头示范作用,并在教师资源调剂、教材开发使用、招生信息宣传、政策性优惠措施享有等方面开展合作交流,做到资源共享,经验分享,全面促进老年大学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逐步形成苏州老年教育集团化办学优势,发挥整体效益。

三、实施科学管理,提高办学水平

现代化老年大学在硬件投入达到一定水平后,必须与时俱进,适时由传统管理方式向现代科学管理模式的转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学校文化内涵建设,努力提升办学水平。

(一)建设数字化校园,实现现代化管理。

建设数字化校园,有效拓宽老年教育的时空,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将管理、教学、服务、教科研等校园信息加以整合和应用,实现教学管理现代化。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2002年学校改扩建工程列入政府实事项目,教学设施设备以当时的普通学校现代化建设标准加以装备,这是学校创办以来第一次跨越式发展机遇,形成了数字化校园的雏形。二是2003年,随着学校改扩建工程的完成,办学规模成倍扩大,学校成功开发教学管理软件并投入使用,终结了传统教学管理手段,并在此基础上,建成了校园网。三是2012年,随着学校第二次改扩建工程的实施,开发研制了“苏州市老年大学信息管理系统”,数字化校园正式建成。四是2014年,随着校园网改造升级,开发了课程自行升级、网上预约报名、新老学员报名自动区分限制等多项功能,数字化校园迈上了新台阶。现在,学员进入校园就置身于现代化的教学环境,置身于全新的学习氛围,无线网络覆盖整个校园,教学管理全部实现了数字化和规范化。现代科学管理模式取代了传统的管理方式。学校在现代化的环境下得到了质的提升,进入了全新的科学发展阶段。

(二)完善教学体系,推进现代化课程建设。

老年大学不同于普通中小学,也不同于正规大学,有其自身的特殊规律。老年大学办学要兼顾老年教育的特殊要求,要依据社会实际需要实行自主办学,服务社会。学校根据社会需求和老年人特点要求,及时调整相关系科设置,修订教学计划,增减有关课程,完善教学体系,加强课程建设,努力建设受社会欢迎的现代化老年大学。如数码相机使用普及后,及时开设了数码摄影和图像动画处理技巧课程,并出版了校本教材。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上银行、网购成为流行趋势,我们又在计算机课程里增添相关内容,同时开设了智能手机应用课程,及时普及这方面的知识,提高日常应用能力。文史方面除了传统的经典课程以外,根据学员需求陆续新增了苏州掌故、苏州乡镇文化、旅游文化等吴文化课程。同时,还专门开设了传承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昆曲和国粹京剧等课程,让老年学员兴奋不已。

随着时代发展及家庭结构的变化,一些年轻父母因工作繁忙或其他原因,致使许多祖辈承担了全面照顾第三代的抚养教育责任,这种由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我们称之为隔代教育。隔代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迫切需要进行正确引导,社会对此呼声也高。为顺应这一社会需求,学校于2015年春季增设了《老年隔代教育与抚养》课程,并自编了校本教材,受到社会欢迎。学校积极鼓励教师自编校本教材,努力形成学科体系,推进现代化课程建设。目前,已编辑出版校本教材45种,并为兄弟省、市老年大学提供了包括《中医老年养生》、《数码摄影和图像处理技巧》、《古诗词读本》、《计算机操作与应用基础》和《手工艺制作》等多种正式出版的专业教材。其中多种教材被中国老年大学协会、省老年大学协会评为优秀教材。

(三)推行自主管理,实行民主办学。

学校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设、全面规范学校管理,实行依法治校的基础上,全面推行自主管理、民主办学的新模式。各系的所有班级不设班主任,只选任班长,充分发挥班长的积极作用,让班长带动学员实行自主管理。全校300多名班长在系主任领导下,配合任课教师工作,充分发挥了学校自主管理的主力军作用。同时,学校成立学员联合会,制定了章程,明确工作职责,实行学员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学联会在学校与学员之间架起沟通桥梁,在学员之间构筑交流合作平台,组织开展班长的有关活动。学联会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全面贯彻学校办学方针,团结学员认真学习,努力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已经成为学校发展不可或缺的新生力量。

学校努力建设一支精干管理团队,实行由老年人办老年大学的模式。学校目前有11000多名学员,但只有23名管理人员,且90%以上都是退休人员。他们大部分来自教育行政机关和学校,并且都担任过一定的行政职务,具有相当的管理经验。由于已经退休,加入了老年人的行列,因而对老年人的需求了解体会更深。由他们来管理学校,不仅思路对应,得心应手,而且降低了管理成本,解决了行政编制等难题,实现了老有所为的宗旨。

(四)开设APP课程,打造没有围墙的老年大学

开设APP课程,打造没有围墙的大学,这是适应新时代的需要,是老年大学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深度人口老龄化和日益紧张的老年大学资源矛盾的有效方法。对此,市教育局、市老年大学和市广电总台取得共识,利用苏州市广电总台的手机端“看苏州”栏目,联合开办老年大学专栏,打造没有围墙的大学——手机端老年大学。

2017年10月21日,苏州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四套班子领导与市教育局、市老年大学的领导集体按下了“手机端苏州市老年大学”的启动彩球,这标志着一所没有围墙的老年大学正式开学了。

苏州APP手机端老年大学开办以来,先后直播了行草研究、烹饪与营养、苏式点心、学说苏州话、智能手机、历史碑文选讲、英语口语、名著选读、花卉栽培、园林文化等20多门课程,录播了24式太极拳等课程。累计点击率近百万人(次),获得了较好的效果。较高的点击率,不但使苏州APP手机端老年大学的优质教学资源不受时空限制进行有效传输、普及,突破了一座难求的瓶颈,也为老年大学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传播途径。同时,APP手机课程的拍摄与播放,对提升老年大学教师教学基本功、提高学员满意度、规范教学管理、激励师生教与学自信心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建设文化高地,打造美丽校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强调到本世纪中叶,要全面提升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面实现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成美丽中国。

一所现代化的老年大学,如果没有浓郁的文化氛围,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没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缺少文化创新和创造活力,就不是一所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老年大学,也不能建设成为美丽中国下的美丽老年大学。

多年来,苏州市老年大学树立文化意识,利用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精华,注重优秀文化的引领,不断创新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文化氛围,丰富课程的文化内容和底蕴,凝聚文化精神,倡导文化修为,积极引导广大老年学员积极向上,做一个现代新老人,用文化浸润校园,努力建设美丽的老年大学。

(一)在硬件建设上强化文化底蕴

苏州是一座具有2500年的历史古城,是我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在古城中有一座历经300年风雨沧桑、现仍较为完整的古殿大院,这就是相传三宫九观二十四坊中的三宫之一的苏州万寿宫。万寿宫从南到北分别有牌坊、宫门、仪门、正殿和东西配殿,是一所较为完整的皇家宫殿。殿宇宏伟,庭院深广,牌楼耸峙,石狮雄踞,祥云缭绕,花木飘香。从仪门到正殿有一条正道,上有篆书“寿”字,代表着万寿之意,故名万寿宫。万寿宫历经风雨,几经沧桑,直到新中国建立后才赋予了新的使命。

1951年,万寿宫改称人民文化宫,1986年辟为青年宫。1985年,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苏州市老年大学应运而生。1991年,经全面修葺,苏州市政府将万寿宫划给老年大学用于办学,从此后,万寿宫与老年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后几经建设改造扩建,这座古殿大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貌焕然一新,现代化发展不断注入新活力,校园信息化建设走在前列,学校的古典文化与现代化文化交相辉映。在学校建设改造中,我们特别注重文化氛围营造,让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充满着文化气息,让每面墙壁都诉说着学校的发展历史,让每条楹联都给人以文化的熏陶,让学校弥漫着文化的空气,努力让广大老年学员步入校门就浸润在文化之中,享受着文化带来的愉悦和滋润。

学员进入校园后,穿越那扇具有苏州园林特色的圆门就会发现,东西形成两个世界,眼里出现两幅画面,校园景色犹如苏州刺绣中的双面绣,古典与现代交相辉映,传统与时尚相得益彰。山石回廊曲径通幽,花草树木郁郁葱葱,犹如江南园林优美雅致,仿佛姑苏美女楚楚动人,不禁让人流连忘返,浮想联翩。

不仅校园充满浓郁的文化氛围,就是教学楼样式和走廊的装饰,也是按照姑苏城特有的粉墙黛瓦的样式建设、布置装点。老年学员行走在古诗词和绘画装点的教学楼走廊里,如同步入中国江南的山水画之中。富有文化特色的学校硬件潜移默化地熏陶着成千上万名老年学员,给社会传播着城市传统文化的美丽和魅力。

老年学员无论身处学校何处,学校的网络都能紧随之,老年一旦跌倒,可第一时间实施救助。学校的医务室与市立医院直接挂钩,老年学员在校期间身体不适,可直接通过“绿色通道”进入医院。现代人性化理念渗透在苏州市老年大学最近几年的校园建设中。姑苏城的文化记忆与现代化理念融汇成一幅苏州市老年大学的“新双面绣”,恰如江南春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学校特有的美丽,是广大老年学员独有的享受。在古殿大院里开办老年大学,这在全国并不多见,正所谓“古时旧皇宫,今朝新学堂”是也。古韵新声,苏绣双面;夕阳圆梦,别有洞天,学校已经成为姑苏城的一张名片,成为苏城的一道靓丽风景。

(二)在软件建设上强化文化引领

美丽的校园环境毕竟是静止的优美画面,但如果缺少文化的内涵,特别是人的精神层面的向上活力,就像漫无边际的大漠草原风景缺少了人的身影和驼铃声响一样,终究是没有生机和活力的寂寞景象。美丽的学校,广大师生是校园美丽风景的点睛之笔,是亮丽风景的活力之源。

老年大学的核心和灵魂就是学校开设的课程具有丰厚的精神文化底蕴,教职员工为老服务具有现代文化的精神面貌。如果说围墙围起来的是一座有形的校舍,文化搭建起的就是一座无形的校园,校园里每个人都是它熏陶和培养的对象。从本质上来讲,培养现代老人是老年大学的重要办学目标之一,也是老年大学区别于其他养老服务机构的重要特性。现代老人,从本质上讲就是文化老人,文化老人要具有现代思想、现代作风、现代精神面貌,他们既能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也能接纳现代思想新潮,在自己不断取得进步的同时,还能发挥余热,奉献自己,服务社会。老年大学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把老年人引向文化老人的塑造和培养。培养现代的文化老人,靠的就是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的课程和具有现代理念的学校管理服务。

1.深化课程改革,加大课程的人文性

用文化引领教学,用文化提升素质,用文化激励精神,这是现代化老年大学的重点文化建设,也是塑造培养文化老人的重要途径。

苏州市老年大学着力于课程改革,力求加强课程的人文化。目前,学校开设了名著选读、古代文学、诗词赏析、唐诗宋词元曲欣赏、散文赏析、诗词格律与写作、历史文化、20世纪世界史选讲、苏州古代历史人物、苏州近代历史人物、苏州历史碑文、吴文化趣谈、中国文化旅游、世界旅游名胜、旅游文化、老年特色旅游、苏州古典园林、苏州山水探秘、苏州历史文化选讲、涉老法律案例讲析、学说苏州话、中老年服饰搭配技巧、收藏概论等27门人文类课程。着力于课程的系列化建设:将中国古代诗词讲析系列化,将古代诗词讲析与创作紧密结合,将苏州地方文化系列化、将旅游文化系列化。在全校开设的121门课程中,人文类课程占比22%。这样,不仅为创建校本课程体系打下了一定的基础,而且大大增加了课程的文化厚度,也将培养现代的文化老人落在实处。

2.组建教授团队,把握教育文化导向性

学校组建的特聘教授专家团,聘请了包括苏州大学、苏州科技大学教授、市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医学和文史专家、书画家以及热心老年教育事业发展、在相关领域较有成就的专家学者担任成员。重点是谋划学校改革发展,指导学校教学和科研,评估教学成果,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校园文化内涵。

3.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加强服务的现代性

文化建校是由学校的优良传统、价值理念、道德规范、人际环境、教职员工素养等要素组成的系统性工程。其重点体现在学校的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和校歌、制度规章和学校现代管理实施过程等方面。苏州市老年大学作为全国示范老年大学,更加重视、精心打造环境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特色文化,践行校训、弘扬校风,不断深化校园文化内涵,着力做好学校精神文化的培育、整合和提炼,努力提高学校文化品质,把丰富文化内涵、引领精神向上融入到教育教学、学校整体建设之中,增强学校的吸引力、影响力、文化力,让学校充满美丽和魅力。

——学校管理人性化。

每天清晨,学校校长和各部门负责人轮流在校门口迎接老年学员上学,以示对老年学员的尊重。在下课期间,在每个楼层为老年学员安排了茶水和休息的沙发茶几,便于老年学员课间交流、休息。在校园里安置了锻炼的小型健身器材,便于老年人课间进行短时锻炼。学校各处都安装了摄像头,老年学员在校园各处发生意外都可以立刻从摄像头里看到,便于学校在第一时间救助。

——教育管理民主化。

充分发扬民主精神,整个学校没有班主任,各班级实施学员自我管理,建立以班长为主的班委会管理制度,教学有序开展,教师与学员良性互动、沟通。

——教学管理科学化。

建设数字化校园,提高管理文化,有效拓宽老年教育的时空,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实现教学管理现代化。特别是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广泛应用让老年学员精神振奋,耳目一新,感受到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魅力,大大增强学习兴趣,感受现代科技文化的先进。

4.拓展文化活动平台,提升学校文化品质

——建设校园社团文化

 学校注重社团文化建设,积极发挥社团作用,实行民主办学。目前,学校共有包括万寿宫艺术团、苏州草书社、摄影学会、写作研究会、万寿宫诗友会、苏州市儒学研究会、学员联合会和万寿宫书画院等8家社团组织,成员近千人。社团组织广泛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展示文化成果,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其中,苏州市儒学研究会已经举办各种文化学术交流研讨专题活动达200多场,参加人数10500多人次。在市图书馆、市老年大学举办两周一次的固定讲座就有150多期,有近万人次参加。社团组织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工作。由于全校不设班主任,所有日常教学有关工作由全校300多名班长负责,其中社团组织充分发挥了学校自主管理的主力军作用。社团组织已成为校园的一道文化风景。

——拓展文化活动平台

学校通过开展一系列文化活动,精心打造文化品牌,搭建文化平台,创造表现机会,促进文化融通,展现文化风采。具体表现在:办好校园艺术节、联办书画摄影展,出版师生文化作品集,开办老年大学第二课堂。组织万寿宫艺术团到山塘街教育实践基地、社会福利养老机构、街道社区服务中心、老年大学分校、小学幼儿园等慰问联欢演出。特别是在山塘街旅游风景区古戏台上演出,万寿宫民乐表演队的江南丝竹,戏曲表演队的昆曲演唱,时装表演队的江南旗袍秀……引得广大游客驻足欣赏,流连忘返。既展示了苏州文化的魅力韵味,更展示了老年学员的精神风貌,还展示老年教育的丰硕文化成果。学校举行的儒学、孙子兵法、国政、时事、历史、外交等专题讲座,课程开设增加文史类比例,从源头上促进学校文化内涵的提升,让老年人从过去的到学校说说笑笑、唱唱跳跳到现在的提升文化素养、增加知识容量,努力做文化老人、树长者风范,弘扬正气,引领晚辈,努力以师生优秀的精神风貌映衬美丽的校园环境,做到天人合一,美丽无缝对接。

——加强对外文化交流。

苏州市老年大学注重对外开展文化交流,积极提升文化内涵。学校与新闻媒体合作举办文艺副刊等专栏,刊载学员作品。学校社团定期出刊的《晚霞》、《秉烛诗语》等刊物,《万寿宫》校报和《秋实》校刊内容丰富多彩,成为广大学员重点关注的校园读物。学校文化长廊,为广大学员提供丰富的知识信息,传播正能量。学校成功举办了苏锡常镇宁五市老年大学书画联展,美丽校园摄影展、师生诗书画展、灯谜展、编印《万寿新韵》新画册等活动,极大地活跃了学校文化氛围,丰富了文化内涵。

5.组建志愿者团队,弘扬奉献精神文化。

2017年,学校在全省率先为劳动模范实行免费入学,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这是对中国传统的尊重劳动、尊重劳模、尊重先进的优秀文化的传承,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同时,学校组建学员志愿者团队,这是对传统奉献文化的具体实施。学员踊跃报名,积极要求参加,纷纷表达了强烈的奉献意愿,积极参与学校的各种活动,心甘情愿为大家服务,展示了文化老人、风范长者、智慧学员、幸福公民的形象风采。这为美丽学校建设增添了亮丽色彩。

丰富的校园文化给予了老年学员积极的影响和熏陶,重新焕发了他们逝去的青春岁月,点燃了蓬勃向上的火热情怀。正像学员在校歌里所唱的那样《再做校园读书郎》:“姑苏城中,双塔边上,古殿大院,祥云缭绕,花木飘香,万寿宫里日月长。音乐悠扬,舞姿流畅;琴棋书画剑,拳操诗文装;谈古说今,纵论兴亡,好一派风流倜傥!重现当年青春模样。姑苏城中,双塔边上,古殿大院,祥云缭绕,花木飘香,万寿宫里日月长。怀揣喜悦,心逐梦想;不甘韶华逝,聊发少年狂。岁月峥嵘,往事绵长,再做校园读书郎!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文化,尤其是校园文化,它能够起到引导人、教育人的作用,它像阳光和空气一样,潜移默化,润物无声,通过传达先进文化理念,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化,产生影响,并内化为一种心理自觉,使老年学员逐步迈向文化老人、风范长者、智慧学员、幸福公民的成长发展轨道,从而形成美丽校园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美丽的校园风景,只有蕴含着文化的氛围,笼罩着文化的气息,浸润着文化的滋养,再加上活跃着的文化老人、风范长者、智慧学员、幸福公民的身影,这才构成一幅美丽的校园画卷,这才是中国最美老年大学的真实写照。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我们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学校发展,把学校建设成更加美丽的现代化老年大学。

 

版权所有 © 苏州市老年大学    联系电话:0512-65231697   苏ICP备10076259号
网站建设:苏州市老年大学信息中心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民治路98号  
Powered by SiteServer CMS   建议浏览器版本IE11或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