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协会动态 > 经验交流

 坚持政府统筹
突出自主创新
 办好家门口的老年教育
―――张家港市基层老年教育情况汇报
作者:   来源:   日期: 2019-02-27  点击: 

  坚持政府统筹  突出自主创新  

  办好家门口的老年教育

  ―――张家港市基层老年教育情况汇报

   

  位于长江下游南岸的张家港,是一个鉴真东渡、传播盛唐文化的千年古都,也是一座现代化新兴港口工业城市。张家港境内的东山村遗址距今有8000年历史,河阳山歌是吴文化中保存和传承得最好的吴歌,古黄泗浦是鉴真大师成功东渡日本的启航地。张家港是苏州所辖的县级市,前身是沙洲县,于1962年从常熟、江阴各划出一块合并成立,1986年撤县建市。在全国闻名的“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城市精神引领下,张家港锐意进取、不断超越,各项社会事业蒸蒸日上,是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县级市之一,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百强县前三甲,经济、文化、教育和城市建设等各方面走在全国前列。联合国人居奖、首批全国文明城市等170多项国家级荣誉,见证了这座滨江城市的美丽荣光。全市总面积999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777平方公里,下辖8个镇和1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75个行政村。张家港是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县级市之一,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百强县之首,在经济、文化、金融、商贸、会展、服务业和社会建设等领域成就显著,一直处于中国县级市的前列。我市户籍人口92.7万,60岁以上老年人口23.9万,占比25.8%。每4个人里就有1个老年人。我市养老工作正逐步从过去“物质养老型”向“精神养老型”转变。为满足老年人“老有所教、老有所学”需求,近几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市老年大学建设年年有新变化,校校有新亮点,初步形成了以苏州市老年大学为龙头,以张家港市老年大学为骨干、以各镇老年大学为支撑,以乡村老年大学办学点为基础的四级老年大学办学体系。目前我市共有一所县市级老年大学,9个乡镇中有17所乡镇和街道老年大学,乡村老年大学教学点223个,学习型团队155个。2018年28660人次的学员参加全市各类老年大学的学习,占本市户籍老年人口的12%。先后有四所老年大学被评为“江苏省示范老年大学(老年学校)”。有7个乡镇的老年大学的办学情况在省级媒体上得到专题报道。老年教育在张家港市三个文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的具体做法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政府高度重视,办学积极性不断提高。

  江苏自古以来崇文重教。作为苏南发达地区的代表张家港市,在充分发挥老年教育在实践终身教育、推进学习型社会、维持社会稳定中的更加积极作用,将区域性推进老年大学的建设提上议事日程,努力建成与张家港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的老年教育体系。近年来。我市在推进各类教育优质、均衡、高位发展的进程中,以建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出发点,积极探索统筹协调、全责明确、管理规范的教育管理新体制。各校的办学自主性和积极性日益高涨。

  一是落实上级相关文件,把好老年教育的“方向盘”。我

  市的老年教育创建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而逐步成长壮大,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更是呈跨越式发展态势。根据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我省老龄事业发展意见》和省教育厅、老龄办等8个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年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苏州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年教育工作意见》和《苏州市教育现代化老年大学办学标准》,提出了加快推进老年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思路,启动了苏州大市以苏州市老年大学为龙头的现代化、标准化建设工程。截止2015年,我们所有乡镇的老年大学都已顺利通过了苏州市现代化老年大学的考核验收。全市9所镇区老年大学都有独立的校舍和教学场所,6个镇的老年大学设在中心镇区的科文中心,另外3个镇的老年大学直接进驻人口集中的社区,并且全市大部分街道(村)建起了老年教育办班点,实行老年学员全程免费学习,实现了老年教育的全覆盖,保证了老年教育的办学需求。

  二是出台多个政策文件,建好老年教育的“加油站”。自

  2010年底,我们老年大学的各项工作驶入真正意义上的“快车道”,2011年3月张家港市委、市政府颁发《张家港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明确提出要建好市老年大学和各镇老年大学分校。2012年2月,市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提出“到2015年,100%的镇老年大学教育条件达到苏州市示范标准”的要求。市教育局专门下发文件,明确各镇老年大学为独立建制单位,校长为初中校长级干部。并就乡镇老年大学建设中“独立建制、独立经费、独立校舍、独立人员”作了相关的批示和建设要求。真正从体制、机制上为各镇老年大学建设解决了后顾之忧。

  三是细化考核奖励条例,筑好老年教育的“立交桥”。自2013年开始,市教育局在制定下发的《张家港市年度社区教育工作计划》中,又就“加快发展老年教育”进行了专门部署。例如:《2017年社区教育工作要点》提出:加快镇(街)老年大学扩容办学,年满20学时学员人数达辖区老年人总数的10%,镇办老年大学财政经费投入不低于常住人口年人均2元。并就当年乡镇社区教育工作制定了相应的考核细则:镇办老年大学年满20学时学员人数达辖区老年人总数的10%(3分),招生宣传、校本课程、社团建设、数据管理、成果展示、校园文化等常规工作有特色,有成效(6分),落实零调课制度,学员到勤率超80%(3分),镇办老年大学财政经费投入不低于常住人口年人均2元(4分)。各镇老年大学的办学积极性得到进一步释放,学校特色化建设百花齐放。

  1. 行政统筹协调,管理规范化日益彰显。

  目前,在苏州市四级老年教育管理体系的框架下,作为市教育局直属的老年教育龙头学校和业务指导单位,我校除了做好自身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外,还积极做好对乡镇老年大学的统筹协调工作:

  ①组织教学观摩。每学期组织一次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活动中围绕老年课堂模式、学科课程开设、专业教师聘请、学员管理等方面展开讨论,不仅交流了各分校的办学经验,更重要的是针对办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行探讨。

  ②开展检查督导。根据苏州老年大学协会制定的有关乡镇现代化老年学校的建设要求及江苏省示范乡镇老年学校创建要求,结合我市老年教育的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相关的乡镇老年学校考核条例,就各镇的“办学基本条件、学校管理、教学管理、办学效果”等几方面进行调研,通过实地查看、访谈学员、资料查阅、专题交流、现场反馈等形式,为各镇老年教育的年度考核掌握第一手资料,同时也为各镇办学过程的具体困难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建设性意见。

  ③组织专题活动。每年我们组织了“社团活动乡镇行”活动,开展丰富多彩、注重实效的课堂研磨活动,受到了广大老年学员的一致好评。同时还组织各种主题的书法、绘画、摄影、征文活动。到今年为止,由市教育局主办,由我校承办张家港市老年教育艺术节已开展了六届,各校老年教育的成果得到了充分展现。

  1. 各校自主创新,品牌特色化基本形成。

  虽然我市各级老年大学管理体制完全相同,但各校的老

  年教育管理模式各具特色。老年教育没有固定模式,没有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也没有明文规定必须同基础教育一样开足开齐课程。这无疑给每所学校提供了大胆自主创新,大胆打造品牌特色建设的广阔空间。

  一是充分挖掘资源,开设校本课程。素有“乒乓之乡”称号的锦丰镇,充分利用乒乓场地富裕、乒乓爱好者队伍庞大这一优势,做精做优乒乓课程,其自编教材深受周边老年学校的欢迎,老年乒乓球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频频获奖。再比如:“塘桥蒸菜”远近闻名,塘桥镇老年大学烹饪班对“塘桥蒸菜”进行了系统整理,自编了校本教材,提炼出“塘桥蒸菜”的食材和相关工艺要求,不仅本地学员对这门课情有独钟,同时也广受外地学员的青睐。

  二是科学整合资源,形成办学特色。早在2012年,张家港市教育局对各镇社区教育提出了“一镇一品”的具体要求,各镇集思广益,认真挖掘地方资源,整合人力优势,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自主品牌。例如:南丰镇老年大学的现任校长又是该镇教育管理办公室主任这一有利条件,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教师资源,同时在全镇中小学校内挖潜,引导和培养教师的“一专多能”,开设“百姓学堂”,引进中小学管理制度,学校管理中注重“三个环节”,即:“抓中层骨干、抓管理自制、抓社会效益”,强调“四个并重”,即“理论与实践并重、软件与硬件并重、内功与外形并重、特色与特长并重”。目前,各镇已初步形成的特色品牌还有:杨舍镇的“暨阳大讲堂”、金港镇的“乡里乡亲生活馆”、塘桥镇的“标准化管理”、凤凰镇的“银发乐学社团”、乐余镇的“学习共同体”、大新镇的“移动课堂”、锦丰镇的“网格化办学”等等。

  三是合理共享资源,提高整体水平。2017年,我们张家港市老年教育的大数据平台建设正式启动。全市老年教育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平台基本构建。近60位老年教育专职管理团队、200多位兼职教师队伍、60多门课程和近三万名的注册学员全部进入我们大数据的管理平台。极大地方便了各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和学员管理。改变了兼课教师因缺乏流动而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现象,打破了老年朋友只能根据行政区划报名入学,而不能就近入学、按需求和兴趣选择上学点的条条框框。不仅提高了老年教育的受益面和覆盖率,更提高了全市老年教育的管理水平。

  1. 师生互动学习,教学人文化深受欢迎。

      课程是老年教育的内容载体,提高老年教育质量又是老年大学发展的生命线。如何根据老年的精神需求,科学制定合理的课程体系、科学组织教学和课程评价,是我们每一位老年教育工作者共同面临的课题。

  一是坚持按需办班,开设学员喜爱的课程。张家港是一个年轻的城市,文化底蕴并不十分深厚。广大老年朋友上老年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健身养生,愉悦心情。每学期开学之前,我们通过学员座谈会、发放问卷调查表等形式,结合已有的教学资源,开设各具特色的课程,常见的课程有:舞蹈、拳操、唱歌、书法、绘画、摄影、烹饪等。对于不具备开班条件的课程,各校因地制宜,开设各种社团,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对于远离城区的各分校、办学点,我们有些课程如交通法规、养生保健、烹饪、门球、葫芦丝等课程采取送教上村(社区)教学方式,尽量满足每位学员的需求。

  二是坚持师生互动,营造学员乐学的氛围。老年学员来学习的目的大多仅是为了学到一些知识和技能,并在学习过程中享受快乐。因此我们组织教学时既要针对老年学员特点采取教学互助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又要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充分满足他们求知的愿望,让学员如愿得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效果。我们具体通过“六个注重” 来开展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实现师生的 “双赢”,提高教学效果。这“六个注重”分别是:注重言传身教、注重骨干引领、注重教学服务、注重课堂交流、注重技能沟通和注重情感交流。

  三是坚持以人为本,建办学员满意的教育。各校确立“管理即服务”的理念,引导教职工以“零距离的服务”为价值导向,把服务渗透到工作的各个环节。市老年大学先后制定并出台了二十多项规章制度,各部门的岗位职责和科室考核制度完备,工作目标明确,形成了尽责履职的良好局面。据统计,每学期结束时超过95%的课程出勤率高,学员对学校的办学和教学的满意率超过98%。

  老年教育是夕阳工程,朝阳事业,大有可为。我们决心在各级政府的领导关心下,在各级老年大学协会科学指导下,动员一切力量,发挥镇、街各方面的积极性,努力按规范化标准化要求办好每一所老年学校,争当省级老年教育排头兵,为全市老龄事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版权所有 © 苏州市老年大学    联系电话:0512-65231697   苏ICP备10076259号
网站建设:苏州市老年大学信息中心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民治路98号  
Powered by SiteServer CMS   建议浏览器版本IE11或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