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校友之声

万寿宫禅意
作者: 快阁晚晴  来源: 苏州市老年大学  日期: 2010-11-03  点击: 

禅是什么,我说不出。“道可道,非常道”,禅是什么恐怕没法说的。我只是粗浅的感到,禅是高僧们对人生世物的精辟感悟,是智者之间的绝妙对话。禅师们的机锋妙语,犹如漆黑的夜空,划过一道闪电,惊鸿一瞥,惊世骇俗。

日前,在《姑苏晚报》上读到我校“写作研究”班老师一壶碎月写的《残荷听禅》。老师告诉我,是特地为老年大学而写的,所以,我认认真真地读了。《残荷听禅》从苏州公园荷塘盛夏的映日莲花,写到深秋的残花败叶,演绎了生命从亮丽到涅槃,从衰老到新生。“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老年大学的学员正是在了却公家事后,忘了年岁、忘了荣辱、忘了毁誉,去寻求愉快、寻求作为、寻求新生。正是:荷花老去无须悲,留得残荷听禅音,上有莲籽下有藕,来年莲叶碧无垠。一壶碎月老师从细雨中的荷塘,读出了老年大学里的禅音,是禅意的追求者。看他的“一壶碎月”笔名,曲终席散人空,唯有碧空残月,幽幽禅意,冷冷静美。

我又想起了我校学员梁春宜先生诗集《时光》中的一首诗——“相遇,多么不易”:南山、北山的玉石/激流里一泻千里/在河滩上相遇/多么不易。 渤海、东海的小鱼/在浩淼里游弋/在浅泓中相遇/多么不易。 在悠远的历史里/生来,归去,战乱,贫瘠/在和谐的时光里,我们相遇/多么不易。 在辽阔的祖国/故乡,异乡,边疆,内地/在这里,我们相遇/多么不易。 我不相信神灵,也未皈依上帝/可是,谁能解释/此时此地我们的相遇/多么不易。

我很喜欢这首诗,它是不是也充满了禅意?禅讲究因果,诸事有因有缘。有位长者曾告诉我,缘者,天时地理人和也。有缘者则三者俱全,无缘者必缺其一二,不可强求。梁先生这首诗讲的是相遇有缘,我认为万寿宫就是缘。政府重视终身教育,重视老年教育,报载的《苏州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说,“完成苏州市老年大学改扩建工作”是2011——2015年的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这是天时;万寿宫的位置无可匹敌,有近6000名老寿星的学校,名副其实的万寿宫,这是地理;从辽阔的祖国,从故乡,异乡,边疆,内地,在万寿宫相遇,岂不是人和。这首诗如果加上“啊,万寿宫!啊,老年大学!”等等的副曲配词,真是老年大学校歌的绝妙候选歌词。容许我班门弄斧,杜撰一偈:“南山北山石,东来西往人。相遇多不易,只因有缘起。”答偈曰:“南山北山石,东来西往人,相遇万寿宫,共诉桑榆情。”

万寿宫里有高人,万寿宫里有智者,万寿宫里有禅意。

上一篇:上老年大学好
下一篇:烟草的记忆
版权所有 © 苏州市老年大学    联系电话:0512-65231697   苏ICP备10076259号
网站建设:苏州市老年大学信息中心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民治路98号  
Powered by SiteServer CMS   建议浏览器版本IE11或以上